一文读懂苹果 2025 秋季发布会:iPhone Air 领衔 7 款新品,A19 Pro、钛金属机身亮点拉满
目录
Good morning~伴随着库克标志性的开场问候,2025 年 9 月 10 日凌晨,苹果秋季发布会正式召开,本届发布会以“Awe Dropping”为主题,旨在展现令人惊叹的设计与技术突破。
此次发布会也带来了2025苹果的AirPods Pro 3、Apple Watch Series 11、Apple Watch SE 3、Apple Watch Ultra 3、iPhone 17、iPhone 17 Pro/Pro Max 以及 iPhone Air 等多款新品。话不说多,小编这就带大家重温下发布会。
一、新品介绍
1、iPhone 17 标准版
今年的iPhone 17标准版迎来大幅升级。配备了6.3 英寸超视网膜 XDR 显示屏,首次在标准版上支持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技术,屏幕刷新率可在 1Hz 至 120Hz 之间智能调节。

搭载 A19 仿生芯片,后置配备 4800 万像素主摄和超广角镜头,前置摄像头传感器尺寸扩大一倍。采用二级 Ceramic Shield 护盾玻璃,抗刮擦能力提升 3 倍。

新机在外观设计上延续铝合金中框与玻璃背板的精致工艺,机身重量约 177 克,厚度仅 7.95mm,在轻盈与坚固之间取得理想平衡。连接方面继续保留实体 SIM 卡槽,保证网络兼容性与使用稳定性。
屏幕则引入高刷新率配置,让更多用户以更亲民的价格,体验接近高端机型的流畅交互。配色上提供薰衣草紫、鼠尾草绿、青雾蓝色、白色与黑色选择。

2、iPhone17 Air
作为本次发布会的焦点新品,iPhone Air主打极致轻薄与高端体验。被称为 “史上最薄” 手机,整机厚度仅为 5.6 毫米。采用 5 级航空级钛金属中框,前后均覆盖超瓷晶面板。

搭载 6.5 英寸 Super Retina XDR 显示屏,支持 120Hz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。
芯片方面iPhone Air搭载全新A19 Pro芯片,拥有 6 核 CPU + 5 核 GPU 的规格,CPU 将能效核心的末级缓存扩大 50%,GPU 则推出第二代动态缓存更新,将 16 位浮点运算性能提升了一倍,构建了新的统一图像压缩技术,并为每个 GPU 核心都内置了神经网络加速器。

为了展示芯片在无线连接的创新,苹果为 iPhone Air 带来了两个新家伙。
一个是 N1 芯片,支持 Wi-Fi 7、蓝牙 6.0 和 Thread 网络;另一个是 C1X 调制解调器,性能最高达前代 2 倍,整体能耗降低 30%。

影像系统搭载了前置 1800 万像素摄像头,后置 4800 万像素融合式主摄。

首次在全球范围内(包括中国内地市场)全面采用 eSIM 技术,取消物理 SIM 卡槽。

配色上提供深空黑色、云白色、浅金色与天蓝色。

3、iPhone 17 Pro / Pro Max
作为iPhone17系列最顶的 Pro / Max,库克直言目标很简单,就是全力打造迄今最 Pro 的 iPhone,为此经历了从零开始由内而外的重构。
iPhone17 Pro / Max 是首款一体成型的 iPhone 机身,回归铝合金材质。

在发布会中,苹果重点介绍了散热性能,全新散热管理的核心是特别设计的 VC 均热板
特殊的去离子水密封在 VC 均热板内部,再通过激光焊接在铝金属机身内,能有效移走各个组件产生的热量,从而进一步提升持续性能。

VC 均热板会在整个系统内有计划地传导热量,再经锻造铝金属一体成型机身高效散出,定制的航空级铝合金热传导率是过去钛金属的 20 倍。
iPhone17Pro / Max 摄像头模组采用全新的横向大矩阵设计,新增一种介于铜色、橙色之间的全新色调。后盖升级为超磁晶面板。影像系统迎来全面革新,首次搭载三颗均为 4800 万像素的后置镜头,支持 8 倍光学变焦和最高 40 倍数码变焦。此外,还拥有新一代四重反射棱镜,以及优化的 3D 传感器位移式图像防抖系统。
以及在录像上,支持杜比视界 HDR、4K 120 帧、ProRes Log 等专业录制功能。

iPhone17Pro / Max通样是搭载 A19 Pro 芯片,但与 iPhone Air 不同,由 5 核 GPU 增加至 6 核 GPU。还配备了 iPhone 迄今最大的电池。

4、AirPods Pro 3
在苹果 2025 秋季新品发布会中,率先登场的 新品是 AirPods Pro 3。
据介绍,AirPods Pro 3 将“带来令人震撼的空间聆听体验”,采用定制的多端口声学架构,可精准控制气流来传送声音,不仅重塑了低音表现力,还拓宽了音场,使人声更突出。

主动降噪性能提升至前代产品的4倍,采用全新设计的耳塞,提供五种尺寸选择。单次充电可使用长达 8 小时,通透模式下更可达 10 小时。引入实时跨语言翻译功能(国行版初期或受限),并首次加入心率监测传感器,可追踪 50 种运动类型,具备 IP57 级防汗防水能力。

5、Apple Watch Series 11
苹果表示,这是最薄、最舒适的表款,耐用性也大大增强,配备专有的 lon-X 玻璃,并在表面覆上了特制陶瓷涂层,抗刮能力比前代强了两倍。
Watch Series 11 具备网络蜂窝功能,支持 5G,内置全新 5G 调制解调器与天线架构。
据苹果公布的运营商列表显示,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都会支持。
Watch Series 11 池续航提升至 24 小时,支持 5G,新增高血压提醒、睡眠评分等功能。

6、Apple Watch Ultra 3
Apple Watch Ultra 3 专为户外用户打造,搭载迄今为止最大的 Apple Watch 显示屏,边框更窄、亮度更高,GPS 精度提升,新增 5G 蜂窝网络和卫星连接功能,配备更大的电池。它同样支持高血压检测和睡眠评分功能,续航进一步延长,续航最长可达 42 小时。

7、Apple Watch SE 3
Apple Watch 新品为 SE 3,尽管只是入门版,但同样拥有各项核心功能和优势。
搭载 S10 芯片,配备常亮显示屏,支持手腕轻弹等手势操作。续航达 18 小时,支持快速充电,新增腕部温度感应、睡眠呼吸暂停通知与睡眠评分等健康功能。

二、价格及购买时间速览
1、iPhone 17:256GB 为 5999 元,512GB 为 7999 元。9 月 12 日晚 8 点接受预购,9 月 19 日发售。
2、iPhone Air:256GB 为 7999 元,512GB 为 9999 元,1TB 为 11999 元。 9 月 12 日晚 8 点接受预购,9 月 19 日发售,每位顾客限购 2 部。
3、iPhone 17 Pro:256GB 为 8999 元,512GB 为 10999 元,1TB 为 12999 元。 9 月 12 日晚 8 点接受预购,9 月 19 日发售,每位顾客限购 2 部。
4、iPhone 17 Pro Max:256GB 为 9999 元,512GB 为 11999 元,1TB 为 13999 元,2TB 为 17999 元。 9 月 12 日晚 8 点接受预购,9 月 19 日发售,每位顾客限购 2 部。

5、AirPods Pro 3:国行售价 1899 元,将于 9 月 19 日发售
6、Apple Watch Series 11:铝金属 42mm 为 2999 元(蜂窝版 3799 元),46mm 为 3199 元(蜂窝版 3999 元);钛金属 42mm 为 5799 元,46mm 为 6199 元。9 月 11 日上午 9 点接受预购,9 月 19 日发售。
7、Apple Watch SE 3:40mm 为 1999 元(蜂窝版 2399 元),44mm 为 2199 元(蜂窝版 2599 元)。9 月 11 日早 9 点接受预购,9 月 19 日发售。
8、Apple Watch Ultra 3:售价为 6499 元起。同样是 9 月 11 日早 9 点接受预购,9 月 19 日发售。

三、总结
本次苹果发布会,以产品线的全面进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革新力度 —— 最值得关注的转变,在于苹果似乎终于打破了此前 “挤牙膏” 式的更新惯性,以更激进的姿态回应市场竞争与用户期待。
其中,iPhone 17 标准版迎来近年来最关键的一次升级:120Hz ProMotion 高刷屏、4800 万像素主摄、大幅迭代的前置摄像头,这些本应更早普及的核心体验首次下放至非 Pro 机型,彻底填补了标准版与高端机型的核心体验鸿沟,也让入门级用户得以触及苹果的影像与交互精髓。

全新开辟的 iPhone Air 系列,则以 “史上最薄” 的机身设计与 eSIM 的全面普及为核心卖点,不仅为苹果手机矩阵新增了差异化选择,更预示着其在探索轻薄化、无实体卡槽等手机形态创新上的全新方向。

而定位专业市场的 iPhone Pro 系列,仍在持续深耕核心能力:散热系统的强化、续航表现的跃升,以及影像端 “三颗 4800 万像素镜头 + ProRes RAW 格式支持” 的组合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移动创作领域的优势,为摄影师、视频创作者提供了更接近专业设备的移动工具。

此外,生态产品的升级同样亮眼:AirPods Pro 3 新增健康监测功能,丰富了音频设备的实用属性;

Apple Watch 家族则进一步完善了从入门款到专业款的全场景覆盖,让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找到适配的智能穿戴方案。

整体来看,这场发布会的革新力度堪称空前 —— 多款产品同步实现核心升级,标志着苹果不再满足于 “小步慢跑” 的迭代节奏。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,苹果正以更主动的姿态补全体验短板、探索形态创新,试图重新握紧消费电子领域 “创新引领者” 的主动权。